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黄圃古镇 访腊味之都
更新时间:2024-06-14 03:51:47

  黄圃古镇,位于广东中山的最北部,西北与顺德市为邻,东北与番禺市隔江相望,是当地的著名市镇。关于黄圃的由来,当地有很多的传说。

  相传宁代兵灾,南雄珠玑巷先民乘筏逃难到这里,看到遍地黄花,美如园圃,就在这里登岸定居,称这里为黄圃。而另一个传说与土地公有关,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一位土地公,土地公有六个貌似天仙的女儿。一天,南海龙王三太子路过此地,被土地公六个女儿的美貌所倾倒。为争得土地公六个女儿为妻,南海龙王三太子以翻江倒海淹没此地相威胁。不畏权贵的土地公始终不愿把六个女儿嫁给南海龙王三太子。一怒之下,南海龙王三太子翻滚南海,滚滚海水汹涌扑来,为拯救当地的人民,土地公六个女儿化作六座山峰,引领黄圃人民上山避灾。海水退却后,六座山峰每年春秋季黄菊遍野,十里飘香,宛如天然大花圃,故名为黄圃。

  提到黄埔,就不得不提到黄埔的腊味。传统的岭南人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民间中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市场的摊档里,一串串、一排排挂起的各式腊味制品,在灯光的辉映下,玛瑙般的鲜亮,流光溢彩,浓浓的腊肉香味,吸引着人们在摊档前流连往返。在这些腊味摊档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标示“黄圃腊味”商标的产品。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古镇与腊味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传,始作腊肠的是大黄圃一卖粥档主,名叫王洪(人称老洪先生)。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气奇冷,雪雨纷飞,王洪准备的肉料—猪肉、猪肝、粉肠卖不出去。王洪遂用盐、糖、酱油等东西把肉料腌起来。连天阴雨,王洪只好将粉肠掰衣,将猪肉切粒,塞进肠衣,用水草分截绑好。天晴,经数天的风吹日晒,王洪的制品,吃起来别有风味,且耐储藏。王洪继续如法炮制,设档出售。因此物是猪肉辅以肠衣制成,形如猪肠,故名腊肠。腊肠,以其独特的风味、耐储藏的特性,名声日噪,求过于供。大黄圃人争相仿制。后来,更有依照腌制腊肠的方法,用五花肉制成腊肉。

  由于三角洲天热潮湿,聪明的黄圃人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的办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腊肉。之后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渐渐总结中一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自此,黄圃人制作腊味的技艺闻名于世。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