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岭南人的鸡崇拜 无“鸡”不成筵
更新时间:2024-06-14 03:16:07

  岭南人认为,鸡是由凤变来的,凤被视为神鸟,那鸡也自然象征着好运。而且,“鸡”又和“吉”同音,所以也是吉祥之鸟。广州人在庙会上,通常会买一只波罗鸡带回家,保一家人幸福安康…

  在岭南人看来,鸡是可敬的禽鸟。因为中国人的祖先早就认定了这一关系,古人认为,鸡是由阳气积聚而成,所以以五行推算,鸡是“日之精”,而传统意识认为岭南是鸡栖息的地方。鸡也因此而被神化,成为神圣的光华所在,于是,鸡成了大吉大利的、为人们所崇敬的物体了。

  鸡是可敬的禽鸟

  历代岭南人都视鸡为可敬的禽鸟,就连鸡的某一部分都可以是有灵气的。翻开《史记·孝武记》看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乃令越巫立越祝珍视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可以看出,这里记载的“越巫”,越为岭南之地,“鸡卜”之始由此而开;在汉朝的时候,已经认为“鸡是有神灵的,人们求神拜佛,避邪辟鬼,就用“鸡卜”去定夺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

  鸡卜七十就是用鸡的股骨占卜吉凶。其方法不外乎“视两骨之侧所有细窍”,《史记正义》和《桂海虞衡记》等书均有详细的记述。

  据说,鸡卜是从夏殷时代用于祝祭的盛酒的鸡彝(古代酒器,即刻有鸡图案的酒杯)演变而来。有关“鸡卜”,一说细窍“似人物形则吉,不是则凶。”但宋人范成大曾在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用了两年时间,写成了《桂海虞衡志》,记述了宋代以广右地区为中心的方方面面情况,在民俗中就记述了“鸡卜”,为其亲眼所见,其记述与上述有点不同。说:“鸡卜,南人占法……视两骨之侧所有细窍,以细竹筵去寸余,偏插之,斜、直、偏、正,各随窍之自然,以定吉凶,其法有十八变,大抵直而正,或近骨者多吉;曲而斜,或远骨者多凶。”

  《桂海虞衡志》还记述了一则黎人对鸡有趣的故事:“客或误杀其鸡,则鸣鼓告众责偿。”其赔偿值高得惊人,即使富商亦偿不足。总之,岭南人对鸡,从远古时代起,已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之物。

  吉祥如“鸡”

  以“吉祥”为本意的鸡在广州民间习俗中含意很广阔。食在广州有一俗语:“无鸡不成筵。”鸡者吉也,除“鸡”与“吉”同音外,还有一层意思:鸡原来是叫“朱公”的凤所变的。程树德的《说文稽古篇》中也说:“俗说鸡本朱公化而为之。”所以,现在人们呼唤鸡只会“朱朱”地叫。凤与凰都是祥瑞的鸟,它变成鸡,这气质也就为鸡所有,所以俗语“无鸡不成筵者”意为“无吉不成筵”。

  鸡由凤“化而为之”落到人世间,这应该归功于土地神。有这样一个传说:土地神是一个善良老实的小神,他看到人间由于没有统一的报时,所以常常误耕误事,以至大家有误解,因此,心里不安。后想起了凤种的天鸡,于是到天宫游说,但天鸡过惯天堂生活,不相信土地神的话,土地迫不得已和它赌咒:“如果不是真话,我今后就顶无上盖!”天鸡终于落到人间。结果,人们可以留心看看,凡土地神位都是没有上盖的。但是,人们却虔诚为他烧上一炷香,以回报他的自我牺牲精神。

  民间传统工艺:波罗鸡

  广州人逛庙会时,通常会买一只波罗鸡带回家。在当地人眼里,波罗鸡是好运的象征。

  有关波罗鸡的传说是这样的:波罗鸡中总有一只是会啼的,这只鸡可以为买主带来财富;大葵扇可以把主人的事业扇得风生水起;波罗符可保一家幸福安康。于是,除了传统的大红鸡外,民间艺人还增加了用鸟毛制作的更加精致和逼真的芦花鸡。他们在采用传统木刻工艺印制的波罗符则印上“钟馗打鬼”、“和气生财”、“引福回堂”、“洪圣王”等神话故事来祈求国泰民安。

  波罗鸡的来历是与印度朝贡使达奚司空有关的。后来,民间又出现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波罗鸡是“神鸡”,在10万只鸡中,有一只会像真鸡一样,清晨啼叫。谁的运气好,买到那只会啼的波罗鸡,就可发财致富,享用不尽。享用不尽。这说法源于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有一年,有个从边远山区来参拜南海神的妇女,被庙里庙外所出售的五光十色的波罗鸡迷住了。有个档主见她左挑右拣,不知买哪只好,便对她说:“你们山区,山高路远,你就挑只大的吧,大的声音大,远外也能听见。”——有所谓“波罗鸡,叫远不叫近”。那妇人果然就挑了一只大的。走到文园南边的田塍上(后改名文园村),那波罗鸡突然“喔--喔--喔”叫起来,吓得这妇人慌了,放下鸡便跑。第二天清晨,文园有个老农到田间灌水,听到“喔——喔——喔”的鸡啼声,便循声找去,看见田塍上有只大公鸡在引颈啼叫;再仔细一看,竟然是只纸糊的波罗鸡!老农兴奋得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这只波罗鸡捉回家中。此后每日到五更天,这只波罗鸡就会准时啼鸣,老农闻鸡而起,下田劳作。年复一年,逐渐富裕起来。人们都说,是那只波罗鸡给他带来的好运气。

  从此以后,每届波罗诞,大家都会到庙会去购买波罗鸡。这一风俗,至今盛行不衰。而文园至今还有一条“鸡啼塍”,相传就是当年老农拾获波罗鸡的地方。

  以上说的当然都是神话,广州人那种喜欢“取意头”的民俗传统,“鸡”与“吉”音近,看来这波罗鸡不外就是被人视为一种吉祥物罢了。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