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独特的茶馆文化
更新时间:2024-06-14 06:54:30

  饮茶习俗是古重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茶馆的情趣上都别具一格,吸引中外游客的兴趣,体现出重庆古老文化传统和迷人的魅力。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在回忆战时陪部重庆生活在香港《星岛旅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说“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写重庆,不可不写茶馆。用盖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夭,想谈多久就多久。”足见重庆茶馆浓郁的巴渝风情韵味,为海内外游客所赞赏。

  重庆人饮茶之风俗,历史悠久。据专家们考证,早在唐代品茶专家陆羽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西汉学者王褒在《憧约》一书中,就记载巴人家中烹茶待客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酷。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晋代诗人诗词中就有“蜀中饮茶冠六清”的诗句。自古重庆城就有“城门多,寺庙乡、茶馆多”之说。重庆的茶馆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坐茶馆吃茶,成为土农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重庆城茶馆之多,可从1947年3月重庆《新民报》所载:“方圆不到9平方公里的半岛的城区,就有茶馆2659家之多.”足见重庆人饮茶风之盛。

  坐茶馆是重庆人的生活习俗,家里有茶不喝,偏要到茶馆吃茶。追溯其源,除了自古沿袭的生活习俗外,与重庆地理、气候等环境也有密切关系。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酸软;尤其是漫长酷夏炎热的气候,走得汗流夹背,口干舌燥,很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往往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昔时整个重庆城没有公园(直到民国18年始有一处占地1200平方文“尺地寸天”的“公园”),茶馆就成为人们休想、散心解闷的好去处。重庆城市房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以茶待友、以茶会友,促膝谈心,既体面又方便。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花费无几,十分称便。如若进一步分析,重庆人的饮茶之风,与重庆爱摆“龙门阵”之风习密切相关。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男女老少都喜爱闲聊,侃起来就没完没了。茶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最好去处。“摆龙门阵”已成为重庆人聊天、闲谈,说故事谈家常特有的代名词。坐在茶馆,手捧香茶,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前三皇、 后武帝,古往今来,陈猫死老鼠,无一不是摆谈的谈资。在 这里可听到家中听不到的、报纸上没有的轶闻趣事和小道消 息。各自倾吐发泄内心欲吐为快的思想感情,实在是人们调 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是不坐茶馆的人,难以领会的乐趣。

  重庆茶馆与其他城市的茶楼,茶园不同。北方茶馆的那种高桌长凳,大瓷茶壶茶碗,茶客难以久坐,大壶泡茶既不 耐喝,尤为失去饮茶品茗的情趣。传统的重庆茶馆,竹躺椅前摆小茶几,可躺可坐,久坐不累,端茶顺手,搁茶方便。 一盏“盖碗”,慢慢品茗,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店主不下逐客令。 如有事离开,只须将茶盖斜放在茶船上,堂馆就会给你保留。 重庆人饮茶讲究水好,茶好,茶具好。过去都用两江的江水,有 的是从太平门江边滩盘处取水,店家用沙缸过滤,打起“河 水香茶”的茶招儿,招殊茶客。重庆人历来喜爱色艳、味浓、耐泡而味醇回首的云南下关沱茶。浓茶是装模压制,外形如 北方窝窝头的再制茶,具有消暑解热去腻生津的功效,深受 气候炎热的重庆人所青陈。至于茶具,精巧美观的“盖碗茶”出自巴蜀。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川西节 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的。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端着烫手,放 在桌上又不固定,崔宁之女巧思设计以小漆木盘承托茶杯, 名叫“茶托子”。有了茶托,吃茶时既免烫手,又使茶杯在桌 上固定,人人称便。重庆人饮茶的茶具十分考究,茶杯是江西景德镇上等细瓷,茶托(茶船)是铜或锡质,上面雕刻着图案,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茶盖、茶杯和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