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乳山大鼓
更新时间:2024-06-03 12:33:43

  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是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兴趣。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成为乳山乡村最主要的文艺娱乐形式。盲人演唱组合,各村争相请艺,很受欢迎。

  那时的盲孩,几乎都拜师学艺,从事这种大鼓的演唱。嗓音条件差的,做乐手;嗓音条件好的,做歌手。曾涌现出一些明星式的盲艺人,深受听众喜爱。著名的盲艺人,拥有粉丝团,跟场助兴。在文艺生活贫乏的岁月里,劳作一天的人们,晚上能提着小凳子,到街上听大鼓,那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我少年时期就是个大鼓迷,我懂那时人们对大鼓的情感。

  乳山大鼓的伴乐有,小鼓、三弦、坠琴、胡琴、钢板、笛子等,合奏起来美妙动听。唱主角的要边打鼓、边打钢板,其他人员或伴奏或和唱,扬抑顿挫,同调别韵,格外好听。有时候,也能一个人自拉自唱,或者自弹自唱,真是一人一台戏,饶有趣味。

  演唱的剧目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依次有《封神榜》《绒线记》《秦香莲》《杨家将》《说唐传》《三国》《七七事变》《白毛女》《三上桥》《小二黑结婚》《乳山英模谱》《农业学大寨》等。

  关于乳山大鼓,现可找到的记载资料大致有:1941年以后,在抗日政府的组织下,乳山成立了盲人抗日救国会,编排抗日节目,走乡串村,进行爱国救亡宣传。1953年改为盲人曲艺协会,共有会员40多人。1963年扩大组织,会员成倍增加。1977年,县文化馆把盲艺人分成了几个组,对外使用盲人宣传队的名称,分赴全县各地巡回演唱。县广播站也时常灌制录音,在广播里播放。

  后来由于电影、电视的兴起,至1990年前后,各盲人宣传队陆续解散。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