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阳泉的葫芦
更新时间:2024-06-03 09:10:08

  葫芦,是城镇人们在房前屋后搭架种植的一种植物,一般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按民事房前屋后种瓜点豆的老传统整地、施肥、下种。一个月左右幼牙破子而出,之后,长出的嫩枝叶依附着人们搭好的蓬架顽强地挽绕而上,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幼枝长粗并开始长花,当这个花脱落后,一个负有生命的葫芦便诞生了,它要在藤架之中生活好多个月,大多是在秋季的九、十月份开始成熟,收获后可食,进一步老熟后可留子,再后来就留做葫芦工艺了。

   

  近代,(1973)在浙江余姚河姆度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了葫芦子,从中可以断定我国种植葫芦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七千年左右。然而,在古代早期甲骨文中的壶字就是依照葫芦的外形而创造的。葫芦这一名称,在唐代已开始流行,古人称之为壶,曰:瓠,也曰:匏。人们对壶、瓠、匏的三种称呼皆可通用,初无分别。种植葫芦的盛期是在宋代以后,葫芦的品种逐步繁衍。关于对葫芦的记载在元王桢《农书》中提到:有大、小、长柄、压腰等不同形态的葫芦。《本草纲目》壶卢条则称: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圆如一,老为瓠,瓠的一头有腹而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葫芦,各分名色,异于古。葫芦可烹饪出多种美味佳肴,这在民间早已为习。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采而不食,可见葫芦的食用价值很得民心。在《农书》中记载: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作荤羹,可密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小老可做盒盏,长柄老可做喷壶,亚腰老可盛药饵,苦老可防病。又曰:瓠之为物也,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种得其法,则其实硕大,小之为壶勺;大之为盆盏,可天瓤可喂猪,犀瓣可作灌只,举无弃材,济世之功大矣。此外匏亦为八音之一,自古即用作笙及其它乐器,时至今日苗族人乃广泛使用;裁匏成轮,车床旋转为治玉抛光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功更莫大于系以涉水,所谓牛河失船、一壶千金实即堪托死生之救生圈。

  葫芦有特殊之体制,美妙之色泽,故可制成观赏价值极高之艺术品及工艺品。葫芦的制作工艺是先将收获的葫芦放在日光下晾晒约20多天,挑选出造型完美的或者是特殊怪异的干透的葫芦,采用浮雕、线刻、烙画、镂空、押花、描金画、国画等技法装饰美化外面,最后对表面进行增色上光处理。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