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旬阳行路习俗
更新时间:2024-06-14 05:31:37

  旬阳过去山大人稀,出门行路除沿江、河乘船外,都是行山路。少数富人乘骡马或坐滑竿、轿子,多数人是徒步。

  出门人多拄手杖,既可减轻腿力,又可防滑、打狗、挑蛇、敲露水。手杖有木杖和竹杖两种,木杖多是紫竹做的,色彩美观,光滑结实。据说紫竹可降疯狗,赶毒蛇,过去行路能拄着紫竹杖是一种幸事。也有人以长竿烟袋当手杖用的。随着道路的拓宽和习惯的改变,行路中除老年人外,其他人已不用手杖。

  俗语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一般有雨伞的带雨伞,但更多的人还是戴草帽,能遮阳,能防雨,走热了还能扇风,歇脚能垫坐。也有戴斗笠、披蓑衣的,均看路途长短和天气情况而定。随着群众生活的改善,人们雨天行路多打雨伞,穿雨衣,披塑料布,蓑衣被淘汰了。

  雪天行路,特别是行山路,脚下要带一双脚码子。脚码子是有牙齿的一对铁环,穿时将环盘上的带子系在脚背上即可。有的事先无准备的,临时用葛藤缠在脚腰上也能防滑。雪天行路,山里人一般都备有棕袜子、草鞋、满耳草鞋等。现在雨雪天行路,人们多穿防滑雨鞋和胶底鞋,也还有穿草鞋的。

  夜间行路打火把,能照明、壮胆、避邪,一般在较短的距离使用。山里人平时都注意收拾火把,五六月割艾蒿做烟火把,八月以后砍竹划篾簧做明火把。有的人临时出门,从火炉里抽一根柴火头烧着作伴,路上若有野兽,见火也就避开了。建国后,随着手电的普及,夜间行路很少有打火把的了。

  旧时行路,因途中饭店很少,一般人银钱又不宽裕,往往不在路途中买饭吃,出门前大都自备干粮。干粮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火烧馍、蒸馍、苞谷花、炒黄豆、粑粑、炒面、红苕、洋芋等,连续可食数天。

  旬阳人爱喝酒,过去很多人行路也要带一些自产的烧酒。挑夫挑货、背脚,农人探亲,出门时,或用猪尿脬装酒,或用瓶罐装酒。途中饮酒有解乏、止渴、添力之效。

  旧时行路有许多礼节。熟人路遇打招呼,常问: 吃了没?哪里去?若同行,一方总要把另一方谦让到前面走;如行至危险处,一方又要把另一方让在后面走,并互相招呼:慢慢儿的!过细呀!等等,年轻人帮老年人拿行李,男的帮女的掂东西,也属礼节。

  行路中遇见接亲,无论骑马坐轿,都要主动给新娘让路,否则,被认为不懂规矩。接亲与接亲的相遇,有的交换礼物,谦让而过,有的互不相让,以致发生争斗。路遇抬棺的,无论官民车马,均要主动让道。俗言世上只有活人给死人让路的,没有死人给活人让道的。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