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民俗文化资源的现代化效应——天津妈祖崇拜跨世纪随想
更新时间:2024-06-14 06:56:14

  21世纪将是全世界从经济高温的时代转向文化高热的崭新时代。中国应当尽快把握时机,密切关注文化传统中值得弘扬的精华,并将其有效地融入两个文明的现代化建设中。任何轻视或忽视民俗文化传统,或漠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效应,最终必将遭到文化法则的无情惩罚;所有尊重优秀文化传统并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效应的努力,都将在新世纪中获得先进文化建设上的成功。众所周知,早在公元前776年左右,古希腊盛行每四年为祭祀雷电大神宙斯而举办奥林匹克竞技大会的风俗。历经2800多年断断续续的发展演变,这一古代庙会民俗竞技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代化奥林匹克运动会,并成为全世界各族人民最关爱的当代文化瑰宝,为发挥古代民俗文化资源的现代化效应树立了最高典范。同时,这一最鲜活的典型实例也为文化法则取得辉煌胜利做出了最有力的证明。如今,在东方中国的天津举行纪念海洋女神妈祖天妃庙建立724周年盛会,全面展示天津几百年来特有的游艺竞技皇会,同样也为发挥我国民俗文化宝贵资源的现代化效应做出了表率。

  一、天津海神崇拜的民俗文化史依据:天津作为渤海滨城的北方海神崇拜对象,与通常传说中的四海龙王毫不相干,而是和南海女神完全一致的妈祖神。这在《元史·祭祀志·祭祀五》中有明确的记载:“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可见,早在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左右,古代天津就有了妈祖海神庙。从那时起,每年由皇帝遣使备礼致祭,或交付官漕司及当地府官行祭。祭文上钦定敬称十字神号“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到了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朝廷为了推动漕运,再次在直沽敕建天妃宫。以后直到清代康熙朝,才将天妃加封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于是天津才将天妃庙改称为天后宫。民间俗语说的“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盖源于此。事实上,金、元两代天津的古称叫直沽,是该地区的统称,代表着当地大小上百个沽泊淀坨的水陆码头,是元朝首都内河外海航运的重要门户。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才改设天津卫。可见,天津的海神妈祖崇拜民俗有明确的历史、经济、政治依据;只不过天津民间自古就习惯于用皇封的称号“天妃”、“天后”或“娘娘”尊称女神,从来就没有引用过闽人方言“妈祖”称呼女神。因此,说天津的“天后”崇拜就是“妈祖”信仰,是完全正确的,有史为证,决不是有意附会。更何况“妈祖”的本意并不是神名,而是闽人女子在娘家的称谓,相当于北方“姑娘”、“姑奶奶”等亲称。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