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老济南”的俗话儿
更新时间:2024-06-14 07:31:24

  老济南不仅有很多外地人难以听懂的方言,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俗称。细细琢磨这些俗称,觉得挺有意思。

  旧时的济南人对某些物品名称的叫法很特别,如:鸡蛋不叫鸡蛋,叫鸡子儿;红薯不叫红薯,叫地瓜;花生不叫花生,叫长果;馒头不叫馒头,叫馍馍;油条不叫油条叫??子;玉米不叫玉米叫棒子;土豆不叫土豆叫地蛋;香菜不叫香菜,叫芫荽;山楂不叫山楂叫酸楂;酱油螺蛳则俗称为蛤喇蚰子。至于济南人为什么如此叫法,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但我想不外乎是为了好念(如鸡子儿)、根据形状(如长果)及生长特点(如地瓜)而约定俗成。虽然,如今此类叫法在公共场合已不多见,但在小巷深处和民间仍能时常听到。

  济南人对舶来品俗称洋货,所以就有了洋火、洋油、洋车、洋白菜(卷心菜)、洋柿子(西红柿)的叫法。在济南,包子有大、小之分,水饺俗称为小包子,蒸包俗称大包子,平常大小包子的叫法根据场合而定,一般情况下并无大、小叫法之分。济南人习惯于把收音机称之为戏匣子,把玻璃球称之为溜溜蛋儿,把气球称之为洋茄子,把厕所称之为茅房,把理发称之为剃头,把睡觉用的枕头称之为豆枕。

  记得小时候我特爱玩,那年月没有什么家庭作业,课余时间我们一帮顽童不是掏家雀(麻雀),就是捕蜓蜓(蜻蜓);不逮蚂蚱(蝗虫),就是粘烧雀(知了);不是钓蛤蟆(青蛙),就是放鹁鸽(鸽子);不是斗蛐蛐(蟋蟀),就是养guāi子(蝈蝈),当然,我们无论谁也不喜欢老鸹(乌鸦)。那年月,我们整天价不得闲,每天都穷忙活,可就是不知道读书学习,如今想想当年玩得那些花活,虽也不亦乐乎,但确实留有不少遗憾。

  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普遍对子感兴趣,什么老子、儿子、孙子,什么孔子、孟子、韩非子等等。老济南人对子的运用似乎更感兴趣,更加广泛。济南人不仅习惯于在一些物品名称之后缀上子,如车子(自行车)、被子(棉被)、地板擦子(拖把)等,还习惯于把圆珠笔称之为圆子笔(bēi),就连济南人为之自豪的、天下闻名的趵突泉,老济南人也把它俗称之为趵子泉。

  旧时济南人的封建意识相当严重,男尊女卑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竟把抽陀螺称之为抽懒老婆,由此可见一斑。

  济南人习惯的俗称还有很多,由于年龄和历史的局限,我只略知少许。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这些俗称自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深入研究济南的历史文化,不应忘记和忽视对这些民间俗称的研究,因为它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