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刘晨:我们如何看待微博?
更新时间:2024-06-14 09:35:57

  微博大战

  关于微博,自从它诞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有着专家甚至希望停止微博。不过这写争论并未妨碍人们看 待微博的存在,与其所显示出来的力量。众所周知,微博从2007年起,以饭否、腾讯滔滔等为首的国内准微博开始到2011年以新浪、腾讯、网易、搜狐 为首的四大国内新媒体运营商的微博用户大爆发。据新华网数据显示,短短几年之间,新浪微博的用户注册数量已经达到3亿,而每日平均发微博的条数已经达 到1亿。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虽说与移动用户6亿比较起来,还差一半,却足以显示人们对微博的重视以及开始习惯于以微博作为平面载体进行交流与信息传播。

  但接踵而至的问题不是在于民众对于微博应用的体验感受,而在于微博谣言越来越多。譬如,前段 时间的天津蓟县莱德商厦的大火,网络传言死亡300多人的谣言,直接被证伪后继而发布微博的当事人被拘留数天;再如长江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强奸女大学生的 传言,后被证伪,而散步这条消息的微博用户也被拘留。还如网传金庸去世的消息(后被证伪)。等等。例如这样的事件,都是在微博上发布之后被迅速的转发以扩 散,而网民为何要相信这样的不实信息,抑或是不加考虑就键盘上的一个冲动,将信息转发?

  社会的不信任感,是质疑与信谣的最根本的原因。鉴于此,很多时候,辟谣就是管理网络社区不信 谣的关键。这也就象征着,微博作为信息碎片化与及时性的传播工具被辟谣后的非道德化,非准确性的负面形象。故此,在官方一再主张不信谣,不传 谣的背后,微博所承载的信息大多数都以可疑的形象遭受不公待遇。素然有学者将微博信息是假信息予以纠正,并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但是也无法改变 微博作为官方话语下的一种只是展示生活娱乐性活动的传播工具,而无法以这样的一种形式来发挥社会监督与社会互助的作用。

  信息的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以微博为载体的信息应当有其社会意义与正面形象。这自当是需 要事件的发生后,以实践检验为要义的一个最佳方式。而北京19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将微博的社会意义发挥淋漓尽致。以微博为信息传播的工具,将很多 困于暴雨中的群众积极营救,最终达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体现出仁爱等的北京精神。这并不是说微博就是个坏东西,往往它的功能更利于人们之间掌握 信息,并作出反应。因此,微博的正面意义恰好就在于它能够迅速的传播信息,并在转发这一功能的作用发挥下,将信息扩散,从而以达到社会互动后的相互帮扶, 减少危害。

  虽然说迄今为止的北京大雨死亡人数已经达到37人,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微博在其中的力量是 值得正面看待的。而传播的消息,也无需辟谣。因为它是基于民众基本良知与社会同情心之下的一种相互帮助,而不是一群看热闹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而这 又与之前的网络谣言互相否定,形成差异,并且让人们认识到微博的社会意义与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一味的采取封锁与管教。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有社会良知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社会,更是一个幸福感和归宿感存在的社会, 而这样的一种存在价值,在社会参与(救人)的行为下,变得更加的有主体意识与生命价值感。而这样的一个参与空间,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在这 一次的社会自救的行动中,都证明了一点公共空间的扩大有利于社会自洽与保障人民安全,并且还可以减少政府成本支出。

  无疑,接下来我们不仅仅需要关爱那些在暴雨中失去亲人,受伤就医的群众是否能早日恢复,更需要在这样的一场全民行动中对未必这一信息平台有一个正确与积极的认识:以微信息作为载体,也可以达到社会自治的功效。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