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郑白渠
更新时间:2024-06-03 08:48:03

  郑白渠,古代陕西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为秦代郑国渠和汉代白渠的合称,是近代泾惠渠灌区的前身。秦王政元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10年后完工。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注入洛水,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余顷。由于泾水含有大量泥沙,灌溉时既可补充作物需水,又补充养分,改良了灌区内的盐碱地,使农作物产量提高到每亩1钟。据《史记河渠书》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引泾水东行,至栎阳注于渭水。干渠长200里,灌溉面积4500余顷。此后灌区称郑白渠。《汉书沟洫志》记载当年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函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前秦苻坚时期,曾发动3万民工对郑白渠进行整修。

  唐代的郑白渠有3条干渠,即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渠,又称三白渠。灌溉范围主要分布于石川河以西。只有中白渠穿过石川河,在下邦县注入金氏陂。永徽年间郑白渠灌溉面积有1万多顷。由于官吏豪强大量设置水磨,浪费了水,到大历年间仅灌6200余顷。前后虽四五次下令废毁水磨,但得不到有效贯彻。郑白渠的管理制度在唐《水部式》中有具体规定。灌区除设泾堰监等专管机构外,并受京兆少尹的统辖。渠道上的主要枢纽如彭城堰等,还设专人管理。较大的渠道上建有木质闸门,根据预先编制的用水计划,轮流定量供水。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维修有一定的报批手续和监督办法,不许私自拆修。每年农历正月一日至八月三十日将沿渠水磨封存,以保证灌溉用水。这时干渠进水闸为6座石门,渠首处建有拦河壅水石坝,称为将军?,长宽皆百步,捍水雄壮,后毁于水。

  宋代改用临时性梢桩坝,每年均需重修。由于泾水河床下切,历代曾多次将引水渠口上移。北宋乾德年间、至道元年、景德三年、景枯三年、庆历七年、熙宁五年、大观二年多次维修郑白渠,其中以大观年间赵佺主持施工的规模最大,共修石渠3141尺,上宽14尺,底宽12尺,土渠3978尺,干渠设节制闸和退水闸以及一系列交叉建筑物,省去了渠口梢桩坝,灌溉面积号称25093顷,改称丰利渠。大德八年,泾水暴涨毁渠。延祐元年王琚主持改建,渠首再次上移,延展石渠51丈,宽1.5丈,深2丈。拦河坝改为石困结构,即用卵石填充的木笼砌筑水坝,东西长850尺,宽85尺,共用1166个,因王琚官职为御史,改称王御史渠,灌溉面积曾达9000顷。灌区有分水闸135座,并订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在《长安志图泾渠图说》中有详细记载,此后王御史渠又曾几次维修。

  明代近300年间泾渠修治10余次。天顺至成化年间曾调集泾阳、三原、礼泉、高陵、临潼五县民工在小龙山和大龙山下进行隧洞施工,干渠再次上移1.3里,改称广惠渠。正德十一年又对干渠的一段进行裁弯取直,开新渠长42丈,深24尺,次年完工,称通济渠。此后灌溉面积一再缩小。

  清代,由于引水困难和泥沙淤积,乾隆二年将渠口封闭,专引干渠段的山泉灌溉,改称龙洞渠,灌溉面积只维持7万多亩。清末减少到2万多亩。直到1932年在李仪祉主持下,泾惠渠初步建成,引泾灌溉得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泾惠渠灌区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变成了陕西省主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