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天津的京剧
更新时间:2024-06-03 14:29:20

  京剧自清朝道光年间从北京传到天津。清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天津首先出现了“群雅集”票房,从事京剧活动。京剧名丑刘赶三即在此参加演出。以后又有余三胜等人来津演出皮簧,曾轰动一时。到同治年间,天津京剧发展到兴盛阶段。名角接踵而来,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杨月楼等轮流来津献艺,使天津京剧大大发展起来。清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出现梆子和皮簧(京剧)“两下锅”的演出局面,二者不仅同台演出,而且混合搭班,风行一时。清末,天津京剧舞台武戏盛行,武生有李春来、李吉瑞、尚和玉等,武丑有张黑。他们在表演风格上追求勇猛、火炽,既重工架,又重拼搏,很合天津观众的观赏口味,故此种演出风格在天津一直延续至今。

  “五四”运动前夕,京剧改良运动兴起,舞台上出现了反映时事的剧目,如《党人碑》、《新教子》、《新茶花》等。从20年到30年代,天津京剧舞台一直呈现繁荣景象,当时几乎所有的京剧名伶都常来天津献艺,如老生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武生杨小楼、尚和玉、孙毓;旦角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小生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净角郝寿臣、侯喜瑞等人。由于天津是水旱码头,南北文化多汇于此,京剧也不例外,各种流派纷纷来此交流,使天津观众大饱眼福,同时也使天津京剧艺术在发展中包容并蓄了南北各流派的风格。到四十年代,受时局的影响,一些连台本戏、彩头戏大盛,使京剧演出一度出现畸型发展。

  解放后,天津舞台面貌焕然一新。从 1949年至 1956年,天津的京剧队伍不断扩大,演出剧目不断增加,京剧舞台呈现繁荣局面。以后,天津市京剧团创作的《火烧望海楼》、《六号门》等又轰动全国。现在,天津有市京剧团、天津京剧三团、天津青年京剧团,此外还有一个京剧艺术交流辅导中心。天津人喜爱京剧,京剧艺术的发展兴旺与天津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今,这里仍有许多自发的“票房”组织,在公园或街头一隅,你会经常看到不少热爱京剧的人自发地聚在一起,唱、念、做、打自娱自乐,样子还满正规呢!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6 All Rights Reserved